一个农民企业家的“宜安梦” |
已阅:2435次 发布时间:2017-08-06
8月6日,一场以“知行合一感恩永远在路上”为主题的活动在宜兴大酒店举行,江苏宜安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东良宣布向“宜安梦”公益基金会增资200万元。至此,该基金会基金总额达1480万元。从当初赚钱为自家能过上好日子,到如今积极捐资扶贫助困,发起设立十项公益基金……通过不懈努力在上海打出一片天地的蒋东良,始终朴素地践行着“知行合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宜安梦”。 蒋东良是杨巷镇黄家村人。上世纪80年代初,当年十六七岁的“穷小子”蒋东良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去外面看看精彩的世界,天天都有红烧肉吃。到无锡、闯上海,砌墙头、拎灰桶、扛水泥包,啃馒头、睡地铺,日子虽然苦,但他都默默地坚持下来。可是,一个连施工图纸都看不懂的初级泥工,会有多大出息?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蒋东良白天在工地砌砖墙,晚上坚持看书两个小时,刻苦补习,考上了无锡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民建专业,之后他又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拿到民建专业大专文凭……凭着一股钻劲、拼劲、韧劲,上世纪90年代末,蒋东良接手宜安公司(当时为宜兴市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宜安公司逐渐蜕变为具有国家一级总承包资质的跨区域大企业,拥有十几家分公司、一二级建造师200多人。12个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10多次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奖项,铸就了“宜安”品牌。 吃过很多苦、受过不少累,蒋东良对贫穷的滋味深有体会,也了解脱贫致富有多难,这决定了他走慈善公益的“路线图”。“当年,我和伙伴们两腿黄泥从农村走出来,如今我想尽可能回报乡亲、回报社会。”蒋东良对父老乡亲有着质朴的感情,他最大的愿望,是让家乡的农民兄弟都能和他一样,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让农村人也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这些年来,他带领公司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2007年12月,宜安公司设立全国首个农民彻底脱贫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免费为农民创业做担保;2010年,设立宜安农村青年创业基金,免费为农村青年创业做担保,帮助他们实现梦想;2010年7月,设立云帆教育基金,重点资助家乡的贫困学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2013年7月,设立宜安党内关爱基金,对农村困难老党员给予经济上的帮助;2014年12月,出资200万元设立上海宜安梦公益基金会;2015年,出资1280万元设立“宜安梦”公益基金会,至今已发放敬老金52万元、奖学金和助学金35万元,向灾区群众捐款77.2万元等。 “怎么才能快乐?履行社会责任,比如依法纳税、做公益。”蒋东良说,他做公益有个原则,就是“身边人、眼前事、马上做”,还要“聪明做”,想尽办法达到效果。他说,农民的贫穷不是天生的,农村要实现富裕必须解决体制失灵的问题,还要重视知识脱贫、精神脱贫,脱贫致富要从源头和关键节点帮起、帮对。2007年,杨巷镇养猪农户吴洪林想引进优良种猪提高效益,却为筹集资金犯了愁:直接从银行借贷没有抵押资产,到小贷公司贷款利息高难以承受,找担保公司担保又被要求另找企业来“反担保”。就在吴洪林一筹莫展时,他听说宜安有担保基金可以免费为农民解决担保难题,就带着蒋东良到猪场实地察看,并详细介绍自己的发展计划。没过几天,吴洪林就被告知宜安公司同意为他担保。就这样,通过基金担保,他在银行贷到了70万元。利用这笔贷款,吴洪林扩大了养猪场面积,引进发酵床技术,实现了生态养殖。与吴洪林一样,从事小番茄种植的杨杰,也在创业的节骨眼上获得了宜安公司相关基金的免费担保和蒋东良的帮助。有了底气,杨杰投入上百万元从美国引进优良的小番茄品种,如今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0多亩。现在,杨杰的目标是培育出“叫得响”的农业品牌,这也是蒋东良对他的期望——通过品牌效应带动当地农民走上致富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多年来,每逢新春佳节,蒋东良总会带自己的孩子去当地敬老院看望老人,他要让孩子知道,孝敬老人、热心公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谁,是什么身份地位,这种传统美德不能丢。尽己所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弘扬慈善精神,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这就是蒋东良的“宜安梦”。 『关闭本窗口』
|
|